【視頻】發酵剩飯剩菜喂鴨,變廢為寶效益高
在人口密集的學校和工廠,或者一些大型餐飲店等每天都有包含大量米飯、面條等剩菜剩飯產生。
餐廚下腳料(潲水)禁止養豬后,處理成了很大的問題,也對環境帶來了更嚴重的危害。
其實特別是學校和工廠的剩菜剩飯通過微生物發酵處理可以用來作為雞鴨鵝等家禽的飼料,目前法律上是沒有禁止的。但如果用來煮熟飼喂不僅勞動強度大成本高。導致新的污染,且還不能長時間保存。
但是如果通過復合益生菌發酵后,發酵完成的餐廚下腳料是一種無臭味且香醇的生物發酵飼料,且含有豐富的營養,用于飼養家禽不僅不會對家禽的健康帶來危害,而且還能夠改善家禽的健康,家禽肉蛋品質不會有任何不好的情況(檢測是合格的)。
具體操作方法:要及時發酵,拿回來當天就發酵。剩菜剩飯中的生肉、骨頭不要管它,挑出雜物即可。將學校工廠剩菜剩飯1立方+米糠250公斤(或者豆渣、薯渣、粉碎的牧草菜葉等1000公斤均可),“99多功能飼料發酵劑”1-3包(500克,酶菌結合高濃度乳酸菌為主的專業飼料發酵劑,低溫季節增加使用量,市場售價約25元/包;越新鮮的物流發酵劑使用量越少,相反越多),含水量調節在60%左右,放入非金屬容器中密封發酵1周以上后飼喂,在密封保存下可以保存1年以上。如果混合發酵時加入部分中草藥效果剛好,中草藥配方點擊這里一種快速促進豬雞鴨快速生長增重的中草藥配方和運用方法
發酵現場
從中雞鴨鵝開始飼喂,按照30%-50%的比例與全價飼料混合形成干濕料飼喂。由于發酵餐廚下腳料為濕料,具體以運用50%比例養殖閹雞麻鴨等為例配方:發酵餐廚下腳料1000公斤、雞鴨全價飼料500公斤、清水200公斤,簡單混合后直接飼喂。每噸飼料中加入1包“99健胃消食促長劑”效果更好(1000g/包,市場上售價約20元)。
飼喂閹雞現場,非常搶吃
雞肉品質良好能夠達到檢測合格
由于剩菜剩飯含有較高的碳水化合物,運用后不會明顯影響生長速度,但飼料成本可以降低15%以上,養殖周期較長的土雞、閹雞甚至可以降低30%以上,一只雞鴨可以多盈利10元以上沒問題。
飼喂采用干濕料效果更好
養殖麻鴨等降低飼料成本更加顯著
運用后鴨肉品質檢測完全合格
部分發酵飼料養雞效果好,節約飼料雞場不臭肉質好
發酵完成的剩菜剩飯已經沒有臭味,變成香醇可口的生物發酵飼料,家禽采食后不僅可以促進腸道健康,關鍵是飼喂后養殖環境的臭味氨氣大幅度下降,腸道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降低約70%,大幅度減少用藥成本,降低死亡淘汰率。
發酵完成的剩菜剩飯在密封狀態下還可以長時間保存,一年都不會變質。
購買產品與技術咨詢請聯系我們我專業技術員:鄧國景13277733727(微信同號)
發酵飼料的生產與運用找廣西助農公司
廣西助農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有著20多年的生物發酵飼料經驗,有自己的酶菌結合發酵劑生產工廠(南寧微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能夠針對你的養殖場、工廠做出最適合的模式,我們的發酵技術不僅設施投資簡單(僅需塑料袋或塑料容器等即可),且發酵成功率很高。最關鍵是制作出來的發酵飼料品質比一般更好得益于先進的酶菌結合愛酵劑寫經驗總結) 1能夠為你生產出低成本、養殖環葆無抗優質的動物產品出來,大量成功案例可以驗證。提供上門服務(快速 解決家禽養殖上的疾病、環保、肉品質等問題)。
養殖場運用發酵飼料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節省飼料成本發酵飼料的原料來源廣泛..如食品廠的副產物、秸稈、牧草等,這些物質容易獲得,價格低廉,用益生菌.發酵后可以替代一部分飼料來喂豬,從而節省了飼養成本。
促進動物生長:發酵飼料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氨基酸、維生素等,可以給動物提供均衡的營養,促進動物生長。調節胃腸健康:發酵飼料中存在太量有益活菌,進入腸道后,種群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改變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構,進入胃腸道迅速抑制有害菌的生長,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改善腸道健康。
促進營養轉化:經過微生物發酵飼料原料中大分子物質被岔解成更容易被養殖生物吸收的活性肽、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質,使反烏動物對飼料能夠更加有效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進而提高飼料營養價值。
增強機體免疫:發酵飼料中富含核苷酸和殼聚糖等可促進免疫器官發育的營養成分,可以激發動物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提高血淋巴中凝集素、抗菌肽等活性,增強機體免疫力。
改善動物福利動物產品品質提升明顯:、發酵飼料可以產生大量有益活菌,如乳酸菌等,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長, 改善動物福利:動物運用發酵飼料后的肉蛋奶產品恢復自然香醇,品質提高顯著,能夠更好地贏得市場認可,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視頻】展開為什么酶菌結合復合飼料發酵劑才是當前更好的發酵劑?看看99多功能飼料發酵劑與EM菌對比實驗就知道了,差距太大了!#發酵飼料
【視頻】功能強大的飼料發酵劑產品——99多功能飼料發酵劑
- 上一篇:【視頻】將桑葉粉碎發酵后喂豬,打造高品質豬肉,提升養殖效益 [2024-01-05]
- 下一篇:雞沙門氏菌的癥狀與治療用藥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