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現代生態養殖“十三五”規劃》(桂政辦發〔2016〕175 號)內容綱要
《廣西現代生態養殖“十三五”規劃》(桂政辦發〔2016〕175 號)內容綱要:現代生態養殖是科學利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間的共生互利原理,依托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使動物、微生物和植物“三物”在同一環境共同生長、互相利用,實現“三物”平衡、和諧、共生的養殖方式。現代生態養殖既充分遵循了生物的自然生長規律,又充分利用了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為動物機體提供充足養分,使生態養殖和規模養殖有機結合,產品數量和質量同步提高,發展速度和產業效益協調一致,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三統一;現代生態養殖是破解傳統水產畜牧業瓶頸問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是提高水產畜牧業生產效率、提升水產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
力爭到 2020 年,實現養殖過程生態安全、環境生態安全、產品質量安全“三安全”,以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效益”共贏的目標。
通過微生物高效處理技術的運用,大力推廣“微生物+高架網床”、“微生物+飼草料”、“微生物+養殖糞污”、“微生物+養殖水體”等現代生產養殖模式。鼓勵養殖業主積極探索和總結經濟、實用、高效的生態養殖新模式,因地制宜選取適合模式推廣應用。
生態養殖比重進一步提高。新建或改造各類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規模化養殖場生態養殖比重達 90%以上;全區每個鄉鎮建成農村人畜分離生態養殖示范村 1 個以上;漁業生態養殖面積占水產養殖總面積 80%以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進一步提高。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廣泛應用,養殖糞污及病死動物基本無害化處理,實現資源化利用。生態養殖場糞污處理率達 100%,資源化利用率達98%以上;集約化水產養殖廢水排放處理率達 90%以上。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進一步提高。至 2020 年秸稈飼用量達到 2000 萬噸以上,飼用秸稈處理利用率達到 50%以上。
本規劃依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闡明了“十三五”時期廣西現代生態養殖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是指導“十三五”時期廣西水產畜牧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廣西主要推廣的生態養豬模式為:微生物+高架網床、微生物+半漏縫網床+機械清糞、微生物+地平式+干清糞等模式。
廣西主要推廣的生態養雞模式為:微生物+高架網床、微生物+發酵墊料床、微生物+多層籠養+自動刮糞設備/糞便發酵床/自動傳送糞便裝置、微生物+林下放養。
目前在廣西主要推廣的生態養鴨鵝模式為:微生物+高架網床、微生物+發酵墊料床、微生物+多層籠養+自動刮糞設備/糞便發酵床/自動傳送糞便裝置、微生物+林下放養等。
廣西主要推廣的生態牛羊養殖模式為:微生物+發酵墊料式、微生物+高架網床式。微生物+地平式+干清糞、適度規模放牧,養羊重點采用微生物+高床漏縫式。
上述幾種生態養殖模式主要技術要求:①配合應用微生物發酵飼料、微生物發酵糞污。②實施雨污分流。③避免用水沖洗欄舍,避免污水外排造成環境污染。④以草本植物保健為主,禁止使用抗生素類作為預防保健藥物,治療首選草本植物。⑤飼料中不添加非營養性添加劑。⑥欄舍內禁止使用有殘留、影響產品質量及益生菌安全的化學消毒藥。
廣西主要推廣的生態水產養殖模式為:池塘生態養殖:種草(種菜)+混養+微生物;工廠化生態養殖:設施+生物處理+循環水;網箱生態養殖:鰱鳙生態網箱與投餌箱組配或標準網箱+周圍種草+水面育藻+水下養魚;大水面(圍欄)生態養殖:圍欄+投餌網箱+大水面放養濾食性魚類、腐屑性魚類和小型肉食性魚類+種草(水藻);稻田綜合種養:稻魚共養、蝦稻共作、稻鰍共生、鱉蝦魚稻共生。主要技術要求:科學確定養殖容量,嚴格控制養殖密度。
遵循生態循環:豬(禽、牛、羊等)—有機廢棄物—固液有機肥—糧(林、果、蔬菜)、蔗—牛(羊)—固液有機肥、林(果)—雞—有機肥等模式進行。
相關鏈接:
- 上一篇:【問答】除了高架網床生態養豬模式外,傳統養豬設施該如果進行微生物+生態養豬? [2017-03-14]
- 下一篇:2017年新政策:國家補助項目(生態豬場)一覽表,最高補貼1000萬元 [20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