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助農公司受邀到平果市舉行異位發酵床糞污處置工藝技術培訓,得到市農業農村局與各養殖公司的一致認可
近年來,廣西平果市生豬養殖量日益飛升,如今有著四百多家規模豬場。然而生豬養殖規模場不斷增多與擴建,隨之而來的環保問題也愈發嚴重,所以市農業農村局對此問題特別重視。為做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生態養殖技術模式的推廣,于是在2024年6月25日邀請了自治區畜牧站和廣西助農公司舉辦“異位發酵床”糞污處置工藝技術培訓。積極推行生豬糞污“零排放”異味發酵床糞污處置工藝,加強零排放異位發酵床養殖模式和環氧發酵零排放系統模式的培訓力度,指導生豬養殖場戶做好糞污處理,杜絕偷排直排的現象。
廣西助農公司的專家為參會者帶來了以下內容的培訓:
一、異位發酵床簡介:
異位發酵床(舍外發酵床)技術工藝:就是豬采用傳統養殖不變,在距離豬舍幾十米的地方建一個發酵池,發酵池使用1米左右 的墊料,墊料中接種高溫菌種(如“高熱腐熟菌”,快速持久地產生70℃左右的高溫),每天將豬糞尿引到墊料上不同區域,使用專業翻耙機或人工進行翻耙。每1000頭養殖豬存欄只需要配套200-300平方米左右面積就可以消化掉所有的豬糞,墊料一般1-2年更換一次,成為高質量的生物菌肥。還可以處理小型病死動物。
二、適合養殖模式:解決了飲水遺漏到糞污中、雨污分流做好并采用自動刮糞的養殖模式,不適合大量飲水漏水、沖洗養殖欄舍的模式。一般建議如自動刮糞肉豬養殖場使用
正常情況下存欄生豬一頭需要0.3立方米的墊料來消化糞尿,因此根據自己的存欄數計算所需發酵床面積,如一個存欄1000頭的豬場需要330立方米的墊料,一般發酵床的深度為0.8-1.2m,因此一存欄1000頭豬的豬場需1.2m深的陽光棚的面積是275平方米。
每50立方每次可承受消納1立方糞便,一般每2天噴一次糞便并翻耙一次。(糞污量大的養殖場建議結合運用發酵液態肥澆灌農作物技術。)
三、異位發酵床的制作:
1、面積計算:1頭豬需要0.2-0.3立方的墊料來分解糞污,如1000頭豬則需要建設200-300立方左右的發酵槽。
2、墊料準備:使用鋸末、木屑、刨花、稻殼等作為主要墊料,建議木屑或者刨花或者稻谷殼占30-40%,鋸末占60-70%,木屑、刨花、稻殼谷殼主要起疏松作用,鋸末主要起吸附作用(包括吸附臭味),兩者結合做發酵床墊料的效果是最好的。厚度一般為1-1.2米。
3、菌種添加:選擇-專業的微生物菌種(如異位發酵床專用復合菌種、高熱腐熟菌),激活后均勻潑灑在墊上。
4、翻耙機:發酵槽一般建1.2-1.5米深,翻耙深度為80公分以上。
5、異位發酵床建造場地應該防雨水洪水滲入(避免濕度太大造成死床)。
四、異位發酵床存在常見問題與解決辦法:
(一)、死床不產熱的問題:使用到3個月左右,產熱就下降,水分蒸發不掉。
總結原因:①設計墊料太薄(低于0.8米),②墊料全部使用谷殼,③選擇的菌種產熱低且不能分解糞便消除氨氣。④一次性澆灌糞尿水太多,發酵床墊料濕度大,不經常翻動,板結霉變,造成死床,也會不分解糞便。⑤、大量使用消毒藥,造成殺滅發酵床里面的益生菌(特別是燒堿,殺菌力強且藥效持續期長)
(二)、管理不當,噴淋過多的糞污超過了異位發酵床的承載能力導致快速死床。
(三)、解決辦法:
1、舍外發酵床墊料設計厚度我們都要求在1.2米,翻耙深度建議0.6米以上,這樣才能夠形成儲溫區域,也才能持續地產生超過70℃以上的高溫,才能將水分蒸發掉。
2、而現在的大部分發酵床設計墊料的厚度只有0.6米,這絕對是外行的做法,這種模式開始使用感覺有效果,其實是開始墊料含水量低只不過是把糞污中的水分進行了吸附而已,并不是持續的高溫蒸發掉的。因此這種墊料厚度過低就只能使用3個月左右就出現了死床、溫度低的情況。
3、出現上述情況,要增加墊料厚度,墊料鋸末占三分之二,谷殼或者刨花占三分之一,抬升翻耙機高度與翻耙深度,使用真正能夠持續產生高溫的專業菌種(不能消除氨氣的菌種不能使用)。因此,如果是新建的舍外發酵床,一定要注意墊料厚度和翻耙機翻耙深度的問題。
平果市農業農村局對廣西助農公司的培訓內容以及效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此次培訓對于提升當地養殖業的環保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各養豬場老板對培訓內容表示滿意,經過培訓后,有助于他們在實際應用處理中遇到問題后,懂得如何解決以及避免問題產生。
廣西助農公司運行之初就本著高科技、高起點、高標準的原則,突出科技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著重推廣與應用無害化、生態循環養殖模式,以開發新的生態高效養殖技術、糞污資源化為目的,以提供一流的養殖技術服務,立足于現代生態養殖業新成果的推廣與應用。
- 上一篇:【視頻】運用部分發酵牧草養鵝,適口性好鵝愛吃,成本低廉肉質美 [2024-06-27]
- 下一篇:【視頻】將秸稈處理變成動物瘋愛吃的生物飼料,質地變柔軟更易消化 [2024-06-26]